见《本草纲目》。即石灰,详该条。
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简称五恶。指五脏各易为某一淫邪所伤,故各有所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详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各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钱经纶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义同拘挛、拘急。参见拘挛、拘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包括积热泄泻、积寒泄泻、痰积泄泻、食积泄泻、脾虚泄泻。又如气泻、积瘀泄、酒泄、肾泄、肝泄等,亦属内伤泄泻。参见各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书名。50卷。唐·甄立言撰(《旧唐书·经籍志》题甄权撰)。原书已佚,其中部分佚文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
见《本草汇言》。为干苔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