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马莳注:“手少阴心经之本,在锐骨之端,即神门穴,标在背之心俞穴。”
病名。又称胃泄。《医林绳墨·泄泻》:“胃泻色黄,食饮不化,此胃有虚寒也。”后世亦有以胃泻为伤食泻者。《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伤食作泻即胃泻。”详胃泄、伤食泻条。
【介绍】:见陈治条。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目眶。俗称眼眶。眼窝周围的骨骼,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即宽筋藤,详该条。
见类方准绳条。
病名。又名睑粘睛珠、睑倒粘睛。多因风热上攻,热燥血涌、气血瘀阻而成。常可见于椒疮重症。此外,烧伤及腐蚀性物质入目等亦可造成本病。《证治准绳·杂病》:“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相当于今之睑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白茅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