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樟根之别名,详该条。
①病证名。又称水泄、注泄、泄注、注下。《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脾胃怯弱,水谷不分,湿饮留滞,水走肠间,禁固不能,故令人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若肠胃虚弱
大指与中指间之指,居大指之次,故称。即手第二指,又名食指、次指、大指次指。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遂生福幼合编条。
【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生。清河(今河北省境内)人。善长针灸。
见《素问玄机原病式》。为茯苓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又名小嘴赤脉附睛障。本症外眦赤脉增多,横过白睛,可侵向黑睛,痒痛无时。古人认为小眦赤脉属心之虚火或三焦壅热,宜结合全身症情辨证论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手掌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