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常见经济植物》。为节节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冬日感阴湿火邪而起,(咽喉)肿如紫李,微见黑色,外症恶寒身热,振动腰疼,头痛。”治宜以化毒丹、苏子降气汤等加减。
见《本草纲目》。为姜黄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王之翰《女科胎产百病》。即胎前怔忡。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痈疽论》一卷,已佚。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病名。因跌扑坠堕误行补涩所致。《证治汇补》卷五:“坠堕闭剉、气逆、气郁,误行补涩则瘀蓄于胃,心下胀满,食入即吐,名曰血逆;瘀蓄于脾,大腹膨胀,渐成鼓满,名曰血蛊。”参见血鼓、蛊条。
见伤寒指掌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钟乳石,详该条。
书名。见《崇文总目》。7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