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伏气解

伏气解

书名。1卷。清·叶霖撰于1897年。这是一部专论伏气病的著作。叶氏依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等有关伏气致病的理论,阐析各种伏气病的病因、病理、证候和治法,可供临床参考。但作者过于强调和推算运气与发病的关系,对于某些病证,相信“干支生克”的理论,使书中掺杂了附会或不切合实际的解释。现有《中国医学大成》等刊本。

猜你喜欢

  • 胞浆水

    即羊水。详该条。

  • 医中一得

    温病类著作。1卷。清·顾仪卿撰于1863年。此书为作者诊疗瘅疟、产后房劳与蓐劳之心得记录,附载与友人商榷瘅疟症之证治。谓瘅疟乃因暑热侵犯肺、胃、脾所致,临床上每见暑热夹湿之症,缠绵难愈。此书收入《三三

  • 肺善

    五善之一。声音响亮,肌肤滑泽,大便如常者为肺善(见《外科正宗》)。

  • 燥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燥气炽盛,消灼津液而致痉证。多由于热邪炽盛,津液干枯,化燥动风,经脉失养而成。其症高热,痉挛,四肢抽搐,口燥咽干,大便干燥,皮肤不润。治宜辛凉甘润,如白虎汤合增液汤之类。

  • 萧飋

    飋通瑟。凉风。《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德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

  • 肺失肃降

    同肺失清肃。详该条。

  • 虚劳失血

    病证名。指劳损内伤,阴虚火亢而失血者,《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呕血者,……有因虚劳,五内崩损,涌出可升斗计者,宜花蕊石散。”参见呕血条。

  • 消渴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亦作痟渴。①泛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疾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种。《证治汇补·消渴章》:“上消者,心也。多饮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频。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饥,能食而瘦,

  • 小络

    出《素问·调经论》。与大经对举,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或指孙络,参见大经条。

  • 臀骱骨出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髋关节出臼,详胯骨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