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蛾

乳蛾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蛾子乳鹅单双肉蛾。主要是由于肺胃蕴热,复感风邪,风热相搏,循经上乘于咽喉所致。发于咽喉两侧之喉核,或左或右,或两侧均见,有红肿疼痛。发于一侧者名单蛾,发于两侧者名双蛾,以其形如蛾腹而得名。其症喉核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其表面可见黄白色之脓性分泌物,口臭便秘舌苔厚腻,汤水难咽,身发寒热,发病急骤者曰急乳蛾,相当于急性扁桃体炎。若蛾如乳头,不甚疼痛,感寒易发,病难速愈者,曰石蛾,相当于慢性扁桃体炎。属肺胃热壅者,宜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用清咽利膈汤加减;属痰浊肝火者,宜清热涤痰,用指迷茯苓丸加减;属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幼科金针》:“治乳蛾,儿小者,用针微刺出血,吹冰硼散,服清咽利膈汤。”此外,板蓝根土牛膝根、七叶一枝花均可选用。

猜你喜欢

  • 眼科七十二症问答病因丸散

    眼科著作。清文永周(豁然子)撰。1卷。书中载述七十二种眼科病证问答内容。每条均详论病因病理,并附方药、服法及炮制法。现存清刻本。

  • 小汗淋草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贯叶连翘之别名,详该条。

  • 松皮癣

    病名。《医宗金鉴》卷七十四:“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痒。”治宜内服疏风清热饮,外用消风玉容散。类似寻常型银屑病。

  • 解晕草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 扑蛾痧

    病名。痧证之一。《痧症全书》卷中:“痰涎壅盛,喘急如锯,痛若喉蛾,但喉蛾内肿胀,痧只痛而无肿胀,形若急喉风,但喉风痛而不移,痧痛则无一定,且痧有痧筋可辨也。”《病源辞典》谓:多由热壅肺胃,痰涎壅盛,或

  • 何偁(chēng 称)

    【介绍】:宋代官吏。字德扬。括苍(今浙江丽水)人。曾任太常博士,著《何偶经验药方》2卷。

  • 钱良玉

    【介绍】:见钱瑛条。

  • 陈华父

    【介绍】:见陈总卿条。

  • 水寒射肺

    指寒邪和水气犯肺脏而引起的病变。多由平素患痰饮或水肿的病人,外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寒水上逆,以致肺气失宣。主要证候有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舌苔白腻,或伴有发热、恶寒等。治宜宣肺降逆、温化水饮。

  • 小儿风痢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风毒内袭小儿脾胃而致的痢疾。其特点是便下黄褐色,与疳泻颇相类似,但风痢粪便不臭为异。治宜去脾胃风毒,用泻黄散,送下香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