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老人
【介绍】:
见李杲条。
【介绍】:
见李杲条。
出《天宝本草》。为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痛经证型之一。见《中医妇科学讲义》。多因素体虚弱,早婚,分娩过多,损伤肝肾,精亏血少,经行之后,冲任胞脉失养所致。症见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喜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治宜调补肝肾。方用调肝汤,或六味地黄
病名。即百日咳。《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小儿冷风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详百日咳条。
①人体部位名。指大腿前方肌肉。相当股直肌隆起部,因其形如兔伏,故名。《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髀关,抵伏兔。”②经穴名。代号:ST32。出《灵枢·经脉》。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
病名。即被滚水、热油所烫或火烧灼肢体致伤。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四。详烧伤条。
见伤寒发微论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即定志丸第一方,见定志丸条。
养生类著作。明·瞿祐撰。本书在博览广搜历代养生专著的基础上,总结民间养生防病经验而编成。其内容是根据每月的节气、气候变化特点,先从天文历算为角度进行通俗的解释,并指出养生防病的具体方法与四时宜忌。其代
证名。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多因干血内结、痈脓积滞,津血不能外荣,或因温邪久留,阴液耗伤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
泛指阳明气血升降顺逆的失调或上下生理平衡的改变。脏腑气化过程各有其升降上下的动势,升与降、上与下又相互调济,反之则病。如脾的清阳上升,胃的浊阴下降,维持机体的营养代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