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丁香柿蒂散

丁香柿蒂散

卫生宝鉴》卷十二:丁香柿蒂散

药方名称丁香柿蒂散

处方丁香柿蒂青皮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诸种呃、噫,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世医得效方》卷四:丁香柿蒂散

药方名称丁香柿蒂散

别名温中散(《古今医鉴》卷五)、丁香柿蒂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人参茯苓橘皮半夏良姜(炒)丁香柿蒂各30克生姜45克甘草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吐泻及病后胃中虚寒,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乘热顿服。或用此调苏合香丸亦妙。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四

《伤寒全生集》卷三:丁香柿蒂散

药方名称丁香柿蒂散

处方丁香1钱5分,柿蒂1钱5分,茴香1钱,干姜1钱,良姜1钱,陈皮1钱。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阴证呃逆;及胸中虚寒,呃逆不止者。

用法用量用热姜汤调下。示止,宜再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得效》卷四:丁香柿蒂散

药方名称丁香柿蒂散

别名温中散、丁香柿蒂

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橘皮1两,半夏1两,良姜(炒)1两,丁香1两,柿蒂1两,生姜1两半,甘草5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虚寒,咳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用法用量温中散(《古今医鉴》卷五)、丁香柿蒂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摘录《得效》卷四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施圆端效方》:丁香柿蒂散

药方名称丁香柿蒂散

别名丁香柿蒂汤、丁香

处方丁香柿蒂青皮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种呃噫,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丁香柿蒂汤(《卫生主鉴·补遗》)、丁香汤(《医统》卷二十七)。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施圆端效方》

猜你喜欢

  • 粘米固肠糕

    药方名称粘米固肠糕处方白糯米制法滚汤淘洗,炒香熟,研粉。每30克加干姜末(炒熟者)0.8克,白糖6克拌匀。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或因食滞、气滞,腹痛泄泻,久不止者。用法用量空腹时用开水调服30~60克。

  • 蓖梳散

    药方名称蓖梳散处方蓖箕1具,木梳1具。制法上洗净,截一半煅,研为末。功能主治嚼虱成症,下虫不止。用法用量一半煎汤调服。摘录《医级·杂病》卷八

  • 祛火至圣汤

    药方名称祛火至圣汤处方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麦冬15克 北五味15克玄参9克地骨皮9克 丹皮3克沙参15克白芥子3克芡实15克车前子3克桑叶7片功能主治峻补真阴,兼清虚热。治肾阴不足,又感寒邪,夜热昼

  • 龙石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石散药方名称龙石散处方朱砂(研飞)二两半,寒水石(烧通赤)二斤,生脑子(研)二钱半。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塞,疼痛妨闷。用法用

  • 定痛降气汤

    药方名称定痛降气汤处方紫苏、厚朴、陈皮、甘草、半夏、前胡、川芎、防风、芍药、白芷、当归、黄柏、知母、乳香、小柴胡。功能主治耳风毒受在心肾,气不流行,壅在心经,生耳痔、耳蕈、耳痈、耳塞、耳烂。用法用量加

  • 高良姜十味散

    药方名称高良姜十味散处方高良姜5两,细辛5两,黄耆5两,白术5两,苦参5两,丁香2两,人参4两,干姜4两,豆蔻子3两,赤石脂6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肠胃中冷热不调,病根痼结,诸痢暂愈还发。用法用量先

  • 理中快斑汤

    《片玉痘疹》卷八:理中快斑汤药方名称理中快斑汤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干姜、木香、官桂。功能主治痘疹当起发,误伤生冷,以致脾虚不能起者。用法用量加生姜为引,水煎服。呕吐,加半夏;泄泻,加诃子肉

  • 金贝煎

    药方名称金贝煎处方金银花3钱,贝母(去心)3钱,蒲公英3钱,夏枯草3钱,红藤7-8钱,连翘1两或5-7钱。功能主治吹乳。用法用量酒2碗,煎1碗服,服后暖卧片时。如火盛烦渴,乳肿者,加天花粉2-3钱。摘

  • 荆防解毒汤

    《症因脉治》卷四:荆防解毒汤药方名称荆防解毒汤处方荆芥、防风、薄荷、连翘、枳壳、桔梗、木通、甘草、淡竹叶。功能主治湿热痢初起,恶寒头痛,身热,表未解,脉浮数者。用法用量如有太阳症,加羌活;阳明症,加葛

  • 解呃汤

    药方名称解呃汤处方茯神3钱,白芍3钱,当归2钱,白术5钱,苏叶5分,麦冬5钱,白芥子3钱,柴胡1钱。功能主治散郁,消痰,润肺。主气恼之后,肝又血燥,肺又气热,气逆而不舒,一时呃逆而不止。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