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皮部论》。太阴经之阴络。名关蛰。详该条。
经脉表里相合之名。出《灵枢·经别》。指手少阳与手厥阴经别相合而言。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胸堂五十壮,又灸足太阳五十壮。”又“淋病九部诸疾,灸足太阳五十壮。”又“男子卵大癫病,灸足太阳五十壮,三报之。”位置不详。后《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定位在“外踝
①即舌根。见《灵枢·经脉》等篇。因多数经脉皆络于此,故与经络脏腑关系十分密切。如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之脉挟舌本;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参见舌条。②指舌体。《灵枢·热病》有“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俞。见该条。
中心黑厚燥苔,舌边红色。为脾胃热极,热盛津枯之候。急用三黄白虎汤或生脉散合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生津,大便秘结者,宜承气汤下之(见《伤寒舌鉴》)。
即失笑散第一方,见失笑散条。
皮毛之孔窍,即毛孔。见《脾胃论》。
见寿世编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