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麻木

麻木

证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麻,非痛非痒,肌肉内如有虫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不痛不痒,按之不知,掐之不觉,如木厚之感。由气血俱虚,经脉失于营养;或气血凝滞;或寒湿痰瘀留于脉络所致。治疗总以补助气血培本为主,不可专用消散。若夹痰湿瘀血为患,属重症;高血压病者觉拇指食指麻木,多系中风先兆,要加强防治。

猜你喜欢

  • 沈氏血癥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五灵脂、大黄、甘草梢、桃仁泥各五钱,牛膝四钱,官桂二钱,延胡索、当归身各六钱,三棱、莪术、赤芍药、川芎各三钱,琥珀、乳香、没药各一钱,生地黄七钱。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

  • 沫痰

    痰症之一。多因气虚不能约束津液所致。《不居集》卷十七:“沫痰,人有坐处,卒吐痰涎满地,其痰不甚稠粘,此气虚不摄而吐沫也。不可用利药。六君子汤加益智仁以摄之。”参见痰证条。

  • 韩康

    【介绍】:东汉时期民间医生。霸陵(今陕西长安县附近)人。亲自入山采药,在长安出售,口不二价,前后达三十余年。因有“韩康卖药,言不二价”的故事。

  • 少阴

    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与太阳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阴之后,名曰少阴。”本经多气少血。因位于太阴与厥阴之间,起着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故有“少阴为枢”之说。参见手少阴心

  • 肩风毒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又名臂风毒。指生于臂肩髃穴处的痈。由风邪深袭骨缝,与湿稽留,化热而成。初起高肿色赤,小者如杏,大者如桃,痛连肩臑,更兼拘急。初起可用汗法,服蠲痛无忧散。若不消,治法参见外痈条

  • 九疸

    九种黄疸之合称。①《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九疸候,夫九疸者,一曰胃疸,二曰心疸,三曰肾疸,四曰肠疸,五曰膏疸,六曰舌疸,七曰髓疸,八曰肉疸,九曰肝疸。凡诸疸病,皆由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

  • 董吉托觉

    【介绍】:藏族名医。约生活于五、六世纪之间。西藏人,曾为藏王的御医,是藏医学史上记录的最早的藏族医学家。

  • 疏表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小儿发热,不拘风寒食饮,时行痘疹,并宜用之。以葱一握,握烂取汁,少加麻油在内,和匀。指蘸葱油,摩运儿之五心、头面、项背诸处。每处摩擦十数下。运完以厚衣裹之,蒙其头,

  • 盛寅

    【生卒】:1375~1441【介绍】:明代医生。字启东。江苏苏州人。为名医戴原礼再传弟子。因给宫廷和皇家人员治病,受到明成祖赏识,授任太医院御医,并曾掌管太医院事,于1436年(正统元年)返乡。著有《

  • 吴辰灿

    【介绍】:清代医家。字鹤山。江苏无锡人。于1805年与高秉钧、姚志仁合纂有《景岳新方歌》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