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串雅内编》。指风痰阻闭经络而引起的惊厥。多因患儿痰湿偏盛,蕴于肺胃,复为外邪所犯,或饮食所伤,邪从热化,热郁生风,风痰上扰,窜及清窍,则牙关紧闭,双目上窜;扰及经隧,则四肢抽搐。体实者,宜
【生卒】:1897~1966【介绍】:名焕之,江苏泰兴人。随父学医。1924年始执医,后至天津,历任天津总医院中医主任、天津中医学会副主任等。对温热病尤多见解,主张应用现代科学整理研究中医学,诊断应借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该疔不计其数,形圆长如瓜形。治同疔疮。
即天庭。《灵枢·五阅五使》:“五官已辨,阙庭必张。”详天庭条。
即白散,见该条。
膈证之一。又名食膈。见《医方考》卷三。详食膈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听会,见该条。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即痘痂。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指过食甘肥所致,口中发甜的病证。日久遂成消渴。《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内经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肥甘之过,令人内热而中满,则阳气盛矣,
见删补颐生微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