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小儿哮喘。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①为冰糖草之别名,详该条。②为野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拯阴理劳汤,见该条。
见《本平圣惠方》卷四十六。即久咳。详该条。
病名。即痧证。又称痧气、痧秽。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痧症要略》:“痧胀者,气之闭也,火之逆也。气为毒壅,火为毒升,故胸膈作胀,头目不清。治痧者,必先开其气、降其火,而后胀可消也。若食阻痧气于上
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之证。多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便秘等。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尺泽,见该条。
书名。清·程云来问,喻嘉言答(此即《尚论后篇·答问篇》)。1768年程氏提出有关伤寒发病、病理、临床辨证和治疗等多方面的疑问共16问,喻氏一一予以答辨。28年后,复由徐彬传录刊行,题名《伤寒抉疑》。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五。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