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飞廉之别名,详该条。
指体内重浊下降或浓厚的物质。如存于五脏的水谷精微物质,归于六腑的饮食糟粕等,均属浊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即灵龟八法。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指生于乳晕或乳房的漏管或窦道,由乳痈、乳发、乳疽、乳痨等病深伤乳络或治疗不当,溃后久不收口所致。疮口经久不敛,时流脓水或溢出乳汁。宜内服托里散,外用提脓祛腐药,以五五丹作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
是金石类药品经过升华提炼制成的升丹、降丹的总称。
药物学著作。简称《药性集要》。3卷。清·岳昶撰于1843年。此书取材于《本草纲目》、《本草经疏》、《本草述》、《本经逢原》等书,载常用中药360种,以歌诀形式阐述各药气味、形式、归经,并附主治功用及发
见《岭南草药志》。为鹰不泊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金匮要略》卷中。即金创。详该条。
证名。又名久腰痛。见《外台秘要·久腰痛方》。详久腰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