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虚阴盛

猜你喜欢

  • 更衣

    出《伤寒论》。古人把上厕称为更衣,故更衣指排解大便。

  • 喉科种福

    喉科著作。清易方(坞樵)撰于1888年。5卷。分五卷论述喉科病证之辨证、诊断和治法。现存多种刻本。

  • 石钻子

    见《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资料汇编》。为钻石风之别名,详该条。

  • 肝虚热证

    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肝热,按至肌肉之下,骨之上乃得,肝主筋也,寅卯时尤甚。必兼多怒多惊,便难,转筋挛急,四肢困热,满闷,筋痿不能起,头痛,耳聋,……冒眩,多瘛。”治宜养肝清热为主。

  • 人镜经

    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

  • 肾热病

    指肾受邪热所致的病证。《素问·刺热篇》:“肾热病者,先腰痛痠,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寒且痠,足下热,不欲言。”

  • 退热散

    《审视瑶函》卷三方。赤芍药、炒黄连、木通、生地黄、炒栀子仁、黄柏(盐水炒)、黄芩(酒炒)、当归尾、甘草梢、牡丹皮各等分。为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热服。治两眼赤丝虬脉。

  • 发泡

    外治法之一。亦称起泡、提泡。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特定部位上,使之发泡的治法。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斑蝥研粉,放于小膏药中心,贴项两侧(患左贴右,患右贴左)治急性扁桃体炎(贴后三、四小时起泡

  • 神门脉

    三部九候诊法诊脉部位之一。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处动脉。位于掌后锐骨端陷中的动脉处。《素问·至真要大论》:“神门绝,死不治。”

  • 沍(hù 护)耳

    病名。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聤耳的别名。系指脓耳耳内流脓腐臭者。又叫内耳疳臭。名称各异,总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久病可致耳聋。参见聤耳、耳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