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曾任西州(今新疆境内)节度要籍的官职。撰《疗痈疽要诀》1卷,已佚。
书名。8卷。清·蔡烈先辑于1712年。本书将《本草纲目》中所附的单方(包括全部附方以及发明项下的个别处方),按病证分类编成索引。每一病证均记明该书的卷、页数。内容分为通治部、外科、女科、儿科、上部、中
出《滇南本草》。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参肺肾两虚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蟛蜞菊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水肿气急喘满的症候。《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六:“夫小儿水气肿满者,由将养不调,脾肾两脏俱虚故也。……肾虚不能传其水液,脾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气流溢于皮肤,故令肿也。”先宜理脾利水,用茯苓导水汤;
医史著作。陈邦贤、严菱舟合编。本书以姓氏笔划为序,收录并简介民国以前历代医家约2600余人。其中有些资料注明了出处,便于读者检索。但作者介绍医人医事缺乏分析批判,介绍医家或引述资料也存在一些错误。19
①病名。劳瘵的简称指一种传染性疾病,类似结核病。《证治要诀·虚损门》:“传尸劳,骨肉相传,甚至灭门。此其五脏中皆有劳虫,古名曰瘵疾,难以医之。”详传尸劳条。②指虚劳重症。《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
见南雅堂医书全集条。
证名。见《脾胃论》卷下。指胸脘部痞塞胀满。多因气滞郁结所致。《古今医鉴·痞满》:“因忧郁气结于中脘,腹中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治用木香化滞汤、散滞气汤等。若心下痞满,壅滞不散,喘促不安,可用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