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凌霄花之别名,详该条。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炙皂角(去皮子,炙焦黄)二两,川椒一两,细辛一两半。为末,盛于胶囊中,大如指,纳入阴中。治妇人黄瘕,症见经行不利,左胁气结,阴中刺痛,淋露黄汁。
病证名。小儿浮肿一种类型。因胆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胆气郁结,水湿内停,化而为热,湿热相蒸而成。临床特征为浮肿,口苦咽干。治宜利胆消肿。用小柴胡汤合五皮饮。
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属阴属阳两大类型的人。参见阳人、阴人条。
即达原饮第一方作蜜丸。治证同。见达原饮条。
见《本草纲目》。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即唇。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丹毒。见该条。
古病名。指心痛、唇口变青、四肢逆冷之症。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多因阴寒之气上冲于心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疝者痛也,由阴气积于内,寒气不散,上冲于心,故使心痛,谓之心疝也。其痛也,或如锥刀所刺
证名。指面目浮肿由虚所致者。见《景岳全书·面病》。详面目浮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