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针灸书。1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十八世纪中(清雍正年间)。又称太乙针。原是在药卷灸法的一种形式即雷(神)针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来的处方而重新命名的,有其一定的疗效和特点。本书简要地介绍了这种疗法。首载太
小儿推拿方法名。详猿猴摘果条。
用活血祛瘀药物以消散瘀肿。参见祛瘀消肿、破瘀消癥条。
证名。指胸脘痞满而兼腹胀者。《张氏医通·腹满》:“此得之湿热伤脾阴,不能统血,胃虽受谷,脾不输运,故成痞胀。当理脾气,祛湿热,兼养血之剂,如枳实、黄连、炮姜、半夏、茯苓、当归、芍药、阿胶、乌梅、砂仁之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芦竹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人中黄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即胸锁关节。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岩白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盛寅条。
即黑神散第一方,见黑神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