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耳垂珠;角,耳上角。《灵枢·五阅五使》:“墙下无基,垂角去外。”
书名。6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但删去了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并按其体例
书名。3卷。清·吴金寿刊刻于1831年。本书汇萃苏州名医叶桂、薛雪、缪遵义三家医案,所选大多证治熨贴,议论中肯。本书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见禾髎条。
见《中药通报》5(1):26,1959。即大金钱草,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黄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珠儿参,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气海,见该条。
见朱振声《妇女病》。即手先下的横产。参见横产条。
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神思不定,慌乱无主。《医林绳墨》卷三:“恍者,疑而未定之象;惚者,似物所有之谓。”多因七情内伤,外邪内干,心气不足,心血虚亏所致。治宜养心安神。用朱砂安神丸、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