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八世纪【介绍】:唐代医生。吴(今江苏境内)人。是713~741年间的名医,以望诊察面色等为特长。
①风和热相结合的病邪。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较轻、咳嗽、口渴、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甚则口燥、目赤、咽痛、衄血等。②病证名。①乳子中风热,表现为喘鸣肩息(出《素问·通评虚实论》)。②风邪外感,表现
经外奇穴名。位于足底跟部,当足底中线与内、外踝尖连线相交处。主治失眠,脚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5分钟。
见《本草蒙筌》。即独活。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胃虚热。①胃气虚弱而引起的发热。《小儿药证直诀》:“发热而不欲饮水者,胃气虚热也。用白术散。”若见于热病后期,兼有口干、舌燥者,宜养胃生津,用竹叶石膏汤加减。②“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少阳。《素问·阴阳类论》:“一阳者,少阳也。”《素问·经脉别论》:“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②三阳经联合之称。《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推拿手法。用指尖、指掌或指背轻打治疗部位,似雨点下落状。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
书名。4卷。清·凌嘉六辑。撰年不详。本书主要辑录《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中有关咳嗽病证的文字及有关诸家注释编成。现有《三三医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