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鼓

血鼓

一名单腹胀鼓胀之一。《石室秘录·内伤门》:“血臌之症,其由来渐矣。或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血结不行,或风邪而血蓄不发,遂至因循时日,留在腹中,致成血臌。”《血证论·血臌》:“血臌之证,胁满小腹胀满,身上有血丝缕,烦躁漱水,小便赤,大便黑,腹上青筋是也。……单腹胀者为血臌。”治宜活血行瘀健脾利湿,可用消瘀荡秽汤抵当丸,分消汤加当归、芍药、红花丹皮,去白术茯苓等。如内热目黄皮肤黄,宜用茵陈汤化瘀汤。本证可见于门脉性肝硬变,血吸虫性肝硬化及某些腹腔内肿瘤并发腹水等病症。参见鼓胀条。

猜你喜欢

  • 叶抱枝

    见《福建中草药》。为元宝草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卒病论笺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 阑门

    ①《难经·四十四难》:“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七冲门之一。指大、小肠交界部位。形容此处如门户间的门阑,故称。②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全》,原谓“在曲骨两旁各三寸”。一说“在阴茎根两旁各开三寸是穴”(《类

  • 茯菟丹

    即玄菟丹,见该条。

  • 肝厥

    厥证之一。因肝气厥逆上冲所致的厥证。《证治汇补·眩晕》:“肝厥之证,状如痫疾,僵仆不惺,惺则呕吐,头眩发热。宜二陈汤加柴胡、枳壳、甘菊、勾藤、干葛、山栀、生姜。”勾藤散、石膏汤等方均可选用。参见厥证条

  • 降诞

    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分娩。详该条。

  • 脾肚痈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上发背。见该条。

  • 王元素

    【介绍】:见王丹条。

  • 窍漏证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乃目傍窍中流出薄稠水,如脓腥臭,拭之即有,久则目亦模糊也。”同漏睛。详该条。

  • 花叶细辛

    见《四川中药志》。为花叶矮沱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