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药性摘录

猜你喜欢

  • 敦痈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脱疽之色赤、肿痛如汤泼火燎者。见该条。

  • 温大明

    【介绍】:南宋医家。晚年隐居,故又称温隐居。祖籍河南,其高祖始寓居四明(今浙江宁波),得医师王承宣之传。历三世至其父温制斡,以儒医名于时。承家学,亦精于医,自淳熙之年(1174年)悬壶后,即名显京邑,

  • 眊(mào 帽)矂(zào 燥)

    证名。指目干涩少津,昏昧不适之候。《原机启微》剋“……肝开窍于目,故肝受剋,而目亦受病也。其病眵多眊矂紧涩,赤脉贯睛。”参见目昏条。

  • 嫩阳

    即少阳,以其为生气之首。故名。

  • 收气

    秋令收敛之气。《素问·气交变大论》:“收气不行,长气独明。”

  • 金疮小草

    出《本草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 中焙(bèi 倍)舌

    即黑燥厚苔边红舌。舌色纯红,中心黑厚而干,形似小舌。为邪热结于里之象,宜攻下泄热(见《伤寒金镜录》)。

  • 葵菜

    见《说文》。即冬葵叶,详该条。

  • 针向补泻

    即迎随补泻,详该条。

  • 道刺

    出《针灸甲乙经》。即远道刺。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