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诀

脉诀

脉学著作。①宋·崔嘉彦撰。又名《崔氏脉诀》、《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1卷。撰年不详。作者鉴于脉理难明,“非言可传,非图可状”,遂以较通俗易晓的文笔,以四言歌诀的形式阐述脉学义理,便于初学者习诵。崔氏论脉以“浮、沉、迟、数为宗,风、气、冷、热主病”。本书对后世脉学有相当影响,明·李言闻曾予补订,改名《四言举要》,李时珍将其辑入《濒湖脉学》中。②《王叔和脉诀》的简称,详见该条。③南宋·刘开撰。又名《刘三点脉诀》、《复真刘三点先生脉诀》。撰于1241年。本书将七表八里脉法总括为浮、沉、迟、数四类,分别就寸、关、尺三部四类脉的主病作了概述。④清代刘璞、叶盛。董西园、朱铭石、陈璞等分别曾撰《脉诀》,但流传不广。

猜你喜欢

  • 绍兴本草

    见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 心包

    心包络的简称,详该条。

  • 内补黄芪汤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黄芪(盐水炙)二钱,熟地黄(酒拌)、人参、茯苓、炙甘草各五分,芍药(炒)、川芎、官桂、远志(去心,炒)、当归(酒拌)各八分,麦门冬(去心)五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食

  • 向阳花根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向日葵根之别名,详该条。

  • 脉痿

    痿证之一。亦称心痿。由于心热火炎,血气上逆,下部血脉空虚;或悲哀太甚,阳气内动,屡屡失血,脉失濡养所致。症见四肢关节如折,不能举动,足胫软弱,不能着地站立。《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热,则

  • 参同契

    书名。为我国最早的炼丹书。葛洪《神仙传》认为系汉·魏伯阳的著作。书中以《易经》的卦象术语讲述炼丹的方法。以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为中心,并以阴阳五行、早晚时刻相配合。

  • 川参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 臭质草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 乾疽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生于肩之前廉(肩峰前侧)的无头疽,属大肠经。证治见肩疽条。

  • 张孝培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宪公。江苏无锡人。撰有《伤寒论类疏》一书,据说他“能出己见,而不蹈袭诸家之说”,但此稿未见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