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蛇身。详该条。
①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②见《草药手册》。为杜茎山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络脉的分支。亦称孙脉。《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写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张隐庵注:“夫经脉之支别曰络脉,络脉之支别曰孙络。”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谓上下胞渐自紧小,甚则小如枣核,眼将合矣。盖膏液耗尽,筋脉急缩故也。若治而小者,治之之过,乃皮宽睫倒,只夹外而失内理,后则复倒复夹,遂尔肉焦血损,目络不舒而睑
经穴中的一类。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表明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脉气互通和穴位主治作用的特异性。临床上
见《泉州本草》。为葫芦茶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山胡椒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小建中汤,见该条。
七怪脉之一。脉跳时隐隐约约,去时一跃而消逝,如虾游之状。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虫,是虫食于齿。”即牙虫。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