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8卷。清·蔡烈先辑于1712年。本书将《本草纲目》中所附的单方(包括全部附方以及发明项下的个别处方),按病证分类编成索引。每一病证均记明该书的卷、页数。内容分为通治部、外科、女科、儿科、上部、中
书名。清·吴达撰。刊于1879年。治案40余条,以伤寒、时症为多。重六经辨证,每条记述较详。后收入《医学求是》中。
指二十八脉在全身运行一周的总数。这个总数若用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计算等于一百刻(二十四小时),故又可解释为一百刻之数。《灵枢·五十营》:“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夜光丸第二方,见夜光丸条。
消法之一。即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治法。详醒脾、消食导滞、补脾益气等条。
见《本草正义》。为莳萝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天宝本草》。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夏天无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见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位于脐下两旁。治腹痛,止泄泻。《厘正按摩要术·立法》:“肚角在脐之旁,用后掌心按之,治腹痛,亦止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