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花历百咏》。为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万病回春·泄泻》。即滑泄。详该条。
病名。①《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毒生于上腭,形如紫李,坠下抵舌,其人口不能言,舌不能伸,头不能低,仰面而立,鼻中时出红涕。”多由火毒炽盛所致。症见除上腭肿起、疼痛、色红、饮食吞咽均感不适外,或见身发
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当针刺时,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即为晕针。
指纹淡红,隐而不露,多属虚寒。
祛除湿邪的统称。分化湿、燥湿、利湿等法。湿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脾主运化水湿,治湿应注意健脾。详见化湿、燥湿、利湿各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名词。出《素女经》。指性交。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