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泄泻

经行泄泻

病证名。出《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泄泻。多因脾肾阳虚,当经行之时,胃肠之气血受阻,影响水谷精微运化及传导失职所致。脾虚者,症见经期大便泄泻精神疲倦,食减,或见浮肿腹胀等,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肾阳虚者,症见大便溏薄,五更泄泻,腰膝痰软,小便清长,治宜温肾扶阳,方用健固汤(《傅青主女科》:人参白术茯苓、薏苡米,巴戟)水煎送服四神丸

猜你喜欢

  • 栀豉汤

    即栀子豉汤,见该条。

  • 列缺

    经穴名。代号:LU7。出《灵枢·经脉》。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位于前臂桡侧,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针灸甲乙经》)。另说“去腕半寸”(《灵枢·经脉》):“腕

  • 足心

    足底中心。其中心点为涌泉穴部位。《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

  • 政和本草

    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 秋脉如浮

    秋季应时的脉象。《素问·玉机真藏论》:“秋脉如浮,……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

  • 脐漏疮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脐漏。见该条。

  • 十三脏腑

    见《此事难知》卷上。即心、肝、脾、肺、肾、心包络、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胞(胞宫)等。

  • 沸子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疿疮。详该条。

  • 凤尾连

    见《福建中草药》。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 经行面部痤疮

    病证名。亦名经前痤疮。指每逢经前面部出现一粒粒突起的小丘疹(粉刺),无色或淡红色,时有痒痛,面部皮肤粗糙的病证。多因肝脾湿热,肝郁化火,或肺热所致。若因喜甜食辛辣,滋腻之品,以致肝热脾湿、上蕴面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