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血暴下兼带下

猜你喜欢

  • 常毒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不甚猛烈者。《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 苍蝇花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补血草之别名,详该条。

  • 灯火疗法

    即焠法。详该条。

  • 乳浆草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 满口疳蚀

    病证名。又名口疳。“夏季秋热,小儿泄泻,或初愈未愈,满口皆生疳蚀,当有阻塞咽喉致危者。此皆在里湿盛生热,热气蒸灼,津液不生,湿热伤气分。治在上焦,或佐淡渗。世俗常刮西瓜翠衣治疳,取其轻扬渗利也。”(《

  • 指压疗法

    即指针疗法。见该条。

  • 下病上取

    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下,取之上。”指病证的表现、部位偏于下,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上的脏腑或体表,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如癃闭因于中气不足者,用补中益气法;

  • 夫子脉诀

    见素女脉诀条。

  • 十二皮部

    见皮部条。

  • 天温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泉,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