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端坐复位法

端坐复位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颈椎错位的手法。患者坐于方凳上,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医者坐于患者背后。以棘突向右偏歪为例:首先用双拇指诊法,查清偏歪的棘突,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掌部压于颈后,拇指向下,余四指扶持左颈部(患者稍低头),同时嘱患者双脚踏地,臀部正坐不准移动(助手面对患者站立,两腿夹住患者左大腿,双手压住左大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势),左手拇指扣住偏向左侧之棘突,然后医者右手拉患者颈部,使身体前倾90度(或略小),接续向右侧弯《尽量大于45度),在最大侧弯位,医者以右上肢使患者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顺势向左上顶腰椎棘突,即可觉察指下椎体有轻微错动,往往伴随“喀啪”一声。之后,双手拇指从上至下将棘上韧带理顺,同时松动腰肌。最后,一手拇指从上至下顺次按压一下棘突,检查歪斜棘突是否已拨正,上下棘间隙是否已等宽。棘突向左侧歪时,医者扶持患者肢体和牵引方向相反,方法相同。

猜你喜欢

  • 一阳三阴

    脉的阴阳兼象之一。沉涩而短,有时又现浮象。《难经·四难》:“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

  • 乌麻花

    ①出《备急千金要方》。即胡麻花,详该条。②出《千金方》。为麻花之别名,详该条。

  • 阴寒白喉

    白喉症型之一。见《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卷九。指素禀阳虚,传染阴毒而发的白喉。其症喉间初见白点,继则白块满喉,饭粒可进,惟饮水及咽津则痛甚,身微热,四肢厥逆,脉缓无神,舌苔灰白而滑,宜以破阴助阳为治,用四

  • 医学课儿策

    见医学问对条。

  • 月季红

    见《陕西中药志》。为月季花之别名,详该条。

  • 崔嘉彦

    【生卒】:十二世纪末【介绍】:南宋医家。字希范,号紫虚道人。南康(今江西南康)人。精心钻研医术。他以《难经》中论脉浮、沉、迟、数为纲,论述了各种病证,写成歌括《脉诀》1卷。并将杜光庭《玉函经》一书加以

  • 耳前动脉

    手少阳经脉气所行之处。即颞浅动脉。位于耳前陷者中,以手按之,其动应指。耳前动脉处有和髎、耳门等穴。《灵枢·厥病》:“耳鸣,取耳前动脉。”《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人,耳前之动脉。”

  • 木樟子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木姜子之别名,详该条。

  • 千金磁朱丸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神曲丸第一方,见神曲丸条。

  • 土瓜根散

    ①《金匮要略》方。土瓜根、芍药、桂枝、虫各三分。为末,每服一方寸匕,温酒送下,日三次。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痛,经一月再见者,亦治阴肿。②《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土瓜根、天花粉、炙甘草、枳壳(麸炒)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