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名真中风。详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府,见该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后正中线,第三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腹痛,泄泻,腰痛;以及膀胱炎,肠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听声知病之一。见《证治准绳·幼科》。嗞煎烦躁病难安,躁促声音不感寒。语短气微尿主涩,长迟声细病多般。
【介绍】:见刘文华条。
见金子久条。
出《外台秘要》。为黄明胶之别名,详该条。
见《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名,《素问·刺腰痛论》:“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历代解释有二:①马莳认为衡络是指“太阳之外络,自腰中横入髀外后廉,而下合于腘中”的足太阳膀胱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