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秋温

秋温

病名。指秋季的一种热病。《温热经解·客气温病治法》:“秋温,不大便五六日,舌苔焦燥者,热病也,大承气汤主之。秋温,化热十余日,邪入厥阴唇焦齿燥耳聋舌根焦黑,手指蠕动欲痉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秋温,温邪下陷为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秋温下陷,泄泻不止,欲作痢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上列各种证治,可见于一般热病,以病发于秋季,故名秋温。参见温病条。

猜你喜欢

  • 乌鸡丸

    ①《寿世保元》卷七方。海金沙、侧柏叶《盐水炒)各四两,厚朴(姜炒)、当归(酒洗)各三两,白术、川芎、白芍药(酒炒)、熟地黄各二两,羌活、防风各一两半,炒香附、人参、砂仁各一两,甘草三钱。为末,用白毛乌

  • 卷根白皮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乌桕木根皮之别名,详该条。

  • 褥疮

    病名。即席疮之今称。见该条。

  • 虞抟(túan 团)

    【生卒】:1438~1517【介绍】:明代医家。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家世业医,继承家学,钻研各家著述,以医术闻名,晚年撰《医学正传》(1515年)一书,其中综横诸家学说,更旁通己意及

  • 陷胸泻心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栝蒌仁四钱,半夏一钱五分,黄连八分,枳实、黄芩各一钱,竹茹三钱。水煎去滓,入生姜汁二滴、竹沥二瓢,冲服。功能豁痰降火。治火痰郁遏胸膈,症见咳嗽不爽,胸中气闷,夜不得眠,烦躁不宁者

  • 方药备考

    见医述条。

  • 五汁膏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方。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薄荷、贝母、牡丹皮、阿胶、茯苓、犀角、羚羊角、梨汁、藕汁、蔗汁、人乳、莱菔汁。前十味以水先煎取汁,入余药再熬,后入蜜二两,隔水炖半日成膏服。治真

  • 本草经集注

    药物学著作。七卷。梁·陶弘景约撰于五世纪末。本书是《神农本草经》较早注本的一种。书中补充了原书“序例”部分,并创用了“诸病通用药”的体例,便于药物检索。在药物方面辑录了原书及《名医别录》(为《本经》以

  • 鼻须

    即鼻毛。详该条。

  • 经断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经水断绝。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