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石筱山

石筱山

【生卒】:1902~1964

【介绍】:

骨伤科学家。名瑞昌。江苏无锡人,久居上海。石晓山之子。早年攻读于神州医药专门学校,侍父诊。20岁时独立应诊。曾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组主任等职。继承家学,汲取诸家之长,专伤科,兼针灸外科,临床治疗颇多整体综合疗法,手法与针药并重。自拟柴胡细辛汤治疗脑震伤,每获良效。运用针刺治疗陈旧性伤病、损腰岔气诸症。其家传外用之三色敷药,疗效颇佳。晚年整理其经验,撰《正骨疗法》(1959)、《石筱山医案》(1965)等。

猜你喜欢

  • 梅核膈

    膈证之一。指喉间似为梅核所梗,膈间痛或闷者。多因气郁痰结或瘀血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噎塞反胃关格源流》:“梅核膈者,喉中如有物,膈间痛,死血居多。宜昆布、当归、桃仁、韭汁、童便,甚加大黄;亦或因痰结,

  • 颌脉

    颌部的经脉。《灵枢·卫气行》:“别者以上玉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

  • 胆热

    指胆经受邪化热。见《中藏经》。症见右胁或两胁疼痛、黄疸、尿短黄赤、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或恶心呕吐、食少腹胀,或头痛眩晕、易怒、耳聋、鼻流浊涕,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泄少阳,通腑泄热。

  • 葛从豫

    【介绍】:见葛应雷条。

  • 反盖六合掌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骑马势,上体左转,左臂微屈,手心朝上,在转身的同时拦成侧平举状,再迅速收回腰间,右手自右向左上方迅速压下,左手顺势翘掌推出,左右同姿,交替进行。

  • 吃忒(te 特)

    即呃逆,又称咳逆。古称哕。《儒门事亲·治病百法·咳逆》:“咳逆,俗呼曰吃忒。”详呃逆条。

  • 病证名。见《灵枢·百病始生》。指胸腹内积块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一类疾患。《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并有五积之分。心积名伏梁,肝积名肥

  • 鸡心痔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形如鸡心。”症见肛周赘皮下垂,大小及形状甚似鸡心,自觉搔痒。治宜五倍子汤薰洗止痒,亦可手术治疗。

  • 皮内针疗法

    又称埋针疗法。是指将皮内针浅刺穴位皮下并留置较长时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首先应选以易于固定而又不影响肢体活动处(如背部、四肢或耳部等)的穴位。如用颗粒式或环式皮内针,可横刺;如用揿针,则直刺

  • 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沉取之盛而有力,即脉形充满。《诊家正眼》:“曰章者,营气盛也,阴脉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