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胁下有癖气起如弦索状,咳唾引痛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悬癖者,谓癖气在胁肋之间,弦亘而起,唾则引胁下悬痛,所以谓之悬癖。”本病多因水饮停聚胁下,积久成癖。常由悬饮迁延不愈所致。参见癖、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疡医准绳》卷二。见护场条。
病名。即肉疙瘩。详见该条。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其形如风疹,发痒。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兼通医术。字叔正,安平(今河北保定)人。
病名。见《陈氏秘传》。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医醇賸义》卷二方。人参、白芍药各一钱,当归二钱,生地黄六钱,苏子、大麻仁、石斛、山药、料豆各三钱,大枣十枚。水煎服。治脾受燥热太过而致的体疲便硬,反不思食者。
【介绍】:明代医生。兰溪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医理,对请他治病的人,先贫后富,对贫穷病人赠药而不取报酬,对远道求医的贫穷病人还自始至终按日处方,丝毫不苟。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热夜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