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菀

猜你喜欢

  • 同阴之脉

    指足少阳之别。《素问·刺腰痛论》:“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王冰注:“足少阳之别络也,并少阳经上行,去足外踝上同身寸之五分,乃别走厥阴,并经

  • 许绅

    【介绍】:明代医生。京师(北京)人。世医出身,生活于十六世纪。初任职于御药房,嘉靖元年(1522年)任御医,后任太医院院使,因得明世宗赏识,升官至通政史、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并曾主管太医院。1547年

  • 朱震亨

    【生卒】:1281~1358【介绍】:元代著名医学家。字彦修,又称丹溪。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三十岁后才开始学医。他遍走江苏、浙江、安徽各地访求名医,后从罗知悌学医,认

  • 环项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又名落头痈。因发于颈项之周围,故名。见症因初发部位不同而异。发于哑门穴下者,多发寒热,拘踡,闷乱,纳少;如颈项俱肿者,乃毒流少阳,多险症。治同有头疽。

  • 心虚自汗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汗病章》。多由心之气血不足,心液外泄所致。症见自汗,怔忡恍惚等。治宜补心养血为主。选用天王补心丹、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 响惊

    病证名。惊风之一。清·许宣治《许氏幼科七种》谓小惊风发搐“发热目窜,忽然抽掣啼叫者,俗名响惊。”治宜清痰热,平肝风。用《怡堂散记》方:连翘、赤芍药、炒山栀、天麻、钩藤勾、桔红、半夏、代赭石、茯苓、甘草

  • 雷公头

    见《本草纲目》。为香附之别名,详该条。

  • 小辫儿

    见《中药材手册》。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

  • 三荚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 轻重

    脉诊手法之一。指切脉时指力的轻按、重按。《难经·五难》:“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