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疕(bǐ 比)

白疕(bǐ 比)

病名。为一种慢性落屑性皮肤病。见《外科大成》卷四。又名蛇虱、疕风、松皮癣。因风寒或风热郁于肌肤,营卫失调;或营血不足,运行不畅,瘀于肌表,致使肌肤失养而成此病。多发于四肢伸侧,次为头皮及躯干,常对称发生。初起皮肤上出现边缘明显,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形如疹疥,逐渐扩大成片,上覆多层银白色皮屑。刮去表面皮屑则现红光皮面,再刮即可见筛状如露水珠样出血点。呈不同程度瘙痒。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疗:初起宜清热解毒祛风润燥,内服搜风顺气丸防风通圣散血热者服犀角地黄汤凉血地黄汤。日久宜养血润燥,活血祛瘀,服养血润肤汤或血府逐瘀汤。外用牛皮癣药膏搽患处,亦可用苦参汤药浴。

猜你喜欢

  • 内床

    指牙齿受牙龈裹护的部分。《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 外游丹毒

    病名。见《外科或问》。即游丹。见该条。

  • 寒疫论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 徐雄

    【介绍】: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世代业医,精于诊断,其父徐文伯为南北朝时期名医。

  • 熊仲光

    【介绍】:见熊景先条。

  • 百枝

    出《吴普本草》。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 火极似水

    指火热极盛于里,遏郁阳气不能布达体表,体表失于温煦而出现手足厥冷、战慄鼓颔等类似寒盛证候,即真热假寒证。《素问玄机原病式》:“表之阳气与邪热并甚于里,热极而水化制之,故寒慄也。虽尔,为热极于里,乃火极

  • 冷哮

    病名。指因寒邪水饮所致的哮吼。《类证治裁》卷二:“遇风寒而发者为冷哮。”多由感受风寒,邪入肺腧,寒饮内停,痰阻气道而成。症见呼吸气急,喉中有哮鸣声,咳吐清稀粘痰,苔白滑,脉弦紧等。治宜温肺以劫寒痰,如

  • 花韵楼医案

    书名。1卷。清·顾鬘云撰。作者女医家,擅治妇科疾病。本书以妇科及内科杂病为主。记录较详,多为连续就诊的病案,故从中可以看出顾氏辨证用药的层次和思路,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清金宁肺丸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七方。陈皮、茯苓、桔梗、贝母、人参、黄芩各五钱,麦门冬、地骨皮、银柴胡、川芎、炒白芍药、胡黄连各六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天门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身、炒白术各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