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瘠(ji 脊)

瘠(ji 脊)

身体消瘦虚弱。《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

猜你喜欢

  • 川山甲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穿山甲,详该条。

  • 六变

    ①指从脉象的急、缓、大、小、滑、涩反映五脏的六种病理变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②指八纲中的寒、热、虚、实、表、里。

  • 湿水肿

    病证名。指湿邪引起的以下身为重的水肿。《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下身肿者,腰脐两足皆肿也。病因脾经湿热所成。”宜急用利水化湿之剂,外敷贴脐法,内服沉香琥珀丸。

  • 杨梅疔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其形黑紫如熏梅状,如遍身有梅疮,内有一二个疔疱,则令遍身疮不发,须针刺其毒,入追毒丹,服土茯苓加托毒之品,随证治之。

  • 林能干

    【介绍】:南宋医生,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编集《本草单方》十五卷,已佚。

  • 湿

    病因六淫之一。亦称湿气。湿为长夏的主气,故长夏多湿病。《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参见湿气条。

  • 猫须公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即猫须草,详该条。

  • 血蒌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通城虎之别名,详该条。

  • 婴孩寒热

    出《本草纲目》。指婴孩恶寒与发热同时或先后出现,及寒热往来而言。一般外感初期均有恶寒现象,继即发热。有发热与恶寒并见,有热重寒轻,有热轻寒重,均为表证。外感不论伤寒、温病,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有表

  • 张汝霖

    【介绍】:明代医生。号济川。猗氏(今山西运城一带)人。先学儒,后专心学医,在当地闻名,有求必应,不计较报酬。但受太素脉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