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疹全婴金镜录真本

痘疹全婴金镜录真本

参见痘疹金镜录条。

猜你喜欢

  • 天隐子

    养生书。即天隐子养生书。详该条。

  • 阳暑

    病名。①一名动暑、中暍。《景岳全书》卷十五:“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在仲景即谓之中暍。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于长途,或于田野,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病为头痛,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

  • 柳叶夹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黑骨头之别名,详该条。

  • 三菍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 疹痘秘旨

    参见痧痘集解条。

  • 膀胱小肠气

    疝之俗称。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详疝条。

  • 闻人氏伯圜先生痘疹论

    参见痘疹论条。

  • 悬饮

    四饮之一。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或兼干呕、短气等。治宜逐饮为主。

  • 燥气伤肺

    指秋燥的邪气伤于肺经的病变。燥气最易耗伤津液,燥邪从口鼻入侵于肺,耗伤肺津,出现干咳,无痰,或咯痰难出,或痰中带血,咽喉疼痛,胸胁痛等证候。有温燥、凉燥之分。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白喉、急性咽喉

  • 藏医史

    民族医学史著作,藏名《索日曼给阔布》。德西·桑吉嘉措著于1704年。着重叙述藏医发展过程中从传说时期直至清初各个不同时期的医学发展情况。论述了医方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藏医与其他各国、各族医学系统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