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疗专书。清·吴亦鼎撰。4卷。刊于1851年。卷1论灸疗的方法、禁忌、灸后调养、经络循行及释周身部位名称;卷2为十二经、奇经八脉的经穴位置与灸法;卷3~4论诸病病候及灸法;最后附医愿一文。作者认为“针
证名。指风冷侵袭筋脉而出现的结节。《诸病源候论·结筋候》:“体虚者,风冷之气中之,冷气停积,故结聚,谓之结筋也。”参见筋结条。
推拿穴位。出《幼科铁镜》。位于鼻梁骨高耸处,在山根穴与准头穴之间。《保赤推拿法·掐天庭穴至承浆穴法》:“延年在鼻高骨”。有开窍醒神,止抽搐等作用。用治外感风寒、惊厥等症。
病证名,双眼内斜视之俗称。属目偏视,又名通睛,详该条。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菀,古与“郁”音义相通。膹菀即膹郁。详膹郁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叶萩之别名,详该条。
见率骨条。
针灸治疗原则之一。出《灵枢·根结》。指对急暴病症可以从太阳经着手治疗。
舌质红而有裂纹。为里热内迫,肺胃阴伤,宜甘寒泻火,育阴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