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素问·本病论》等篇。指心烦发热,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在外感热病中,属于表证者,为邪热不得外泄;属于里证者,为里实热盛;若大便不通,少腹满而烦者,系燥屎内结所致。内伤杂病中,可见于肝火旺盛、
儿科著作。又名《慈幼筏》。12卷,卷首1卷。明·程云鹏撰。刊于1704年。卷首论保产;卷1论小儿禀赋、脏能、脉候及胎症等;卷2小儿杂证;卷3~6小儿痘疮的辨证及治疗方剂;卷7麻疹、丹毒、惊癎、发热等;
证名。指容易饥饿。《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多因胃热所致,宜清泄胃火,养阴生津,可用生地八味汤、玉女煎等方。善饥常是消渴主症之一,参见该条。
治疗浊痰瘀血等结聚而形成结块诸证的方法。如浊痰凝聚的瘰疬、瘿气,宜消痰软坚散结,常用浙贝母、海藻、昆布、牡蛎等;久疟而脾脏肿大,宜软坚破结,用醋泡制的鳖甲、三棱、莪术等。此外,热结胃肠的燥粪,用芒硝等
见《中医杂志》,(12):812,1958。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3卷。元·王好古撰。刊于1289年。卷上为药性总论部分,选辑李杲《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的部分内容并作了若干补充。卷中、下分论药物,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兽、虫等九部,共收2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少阳经别,见该条。
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总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中指处。能清心火,退心经热病。治口内生疮,遍身潮热,夜间啼哭,四肢抽掣,惊风等症。《小儿按摩经·六筋》:“诸惊风,掐总筋可治。”
①四海之一。指冲脉。《灵枢·海论》:“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冲为血海”。②指肝脏。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