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书。1卷。清马文植撰于1896年。书中收载医论28则,阐述作者治疗咳嗽、痰饮、脑疽、对口、肝痈、乳岩等内外诸证临床心得,而尤详于外科病证。卷首附作者祖父马省三“论症十六则”。现存清刻本。
十咳之一。指由饮食寒冷所致的咳嗽。《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二曰寒咳。饮冷食寒入注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参见咳嗽、寒嗽条。
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十二经别之一。《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太阳。”本经别从足太阳膀胱经的腘窝部分出,其中一条延展分布到
证名。指患者自视眼前常有黑花如飞蝇状。《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九:“肾水既虚,肝无以滋养,故见于目者,始则不能瞩远,久则昏暗,时见黑花飞蝇。”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症状。
①指五脏及膏肓之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气海)。“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即上骱手法。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阳明之会。位于鬓角之下际,当头维穴与曲鬓穴间沿鬓发弧形连线的下1/2中点处。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主治偏头痛,耳鸣,癫痫,目
病名。为麻疹毒邪所引发,浊害清和之症。麻疹恢复期,疹点已退而白睛红赤转甚,羞明流泪,肿痛多眵,甚至黑睛生翳,失治可致丧明。治法:白睛红赤,羞明流泪者,宜疏风清肺,解除余邪,服泻白散加桑叶、薄荷、牛蒡子
宋代医官职称。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