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内经十二脉之一。超越寸口而上鱼际的脉象,主气有余。《诊家正眼》:“曰溢者,自寸口上越鱼际,气有余也。”

猜你喜欢

  • 茨藜根

    见《贵阳民间药草》。即刺梨根,详该条。

  • 元芩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黄芩之别名,详该条。

  • 祛寒化痰

    化痰法之一。治疗寒痰的方法。由于脾胃阳虚,寒饮内停。症见吐痰清稀、怕冷、手足不温,舌淡苔滑。用桂枝、茯苓、干姜、姜半夏、细辛等。

  • 黄帝内经明堂类成

    针灸经脉书。简称《黄帝内经明堂》。13卷。是《黄帝明堂经》的一种注本。为七世纪初(唐初)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前12卷论十二经脉腧穴;末1卷论奇经八脉。本书曾经唐代政府规定为学习针灸的主要课本。唐以后

  • 玉桔梗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桔梗,详该条。

  • 阴痿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又称阳痿。详该条。

  • 太平惠民局

    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始建时名“卖药所”,1103年改为此名。1114年又更名为“医药惠民局”。

  • 肝死脏

    肝脏真气已绝的脉象。轻按则弱,重按应手即去,不能复来,或曲如蛇行。《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 阴盛

    指阴寒偏盛。阴盛则阳衰,往往出现厥逆、痰饮、水气等内寒证。《素问·调经论》:“阴盛则内寒。”

  • 穿胁痈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胁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