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药志》。为枸骨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宋医家。字诚叔。绍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难经疏义》2卷。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指生于上腭部之疳疮。症见上腭焮肿,状似莲蓬,渐大而下垂,饮食及牙关开阖不利;或身发寒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多由火毒炽热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消肿利咽,可用五味消毒饮、仙
即放痧法。详该条。
【介绍】:清医家。字畸庵,又字青岩。原籍安徽含山,后徙居江苏武进。好读书,工吟咏,精于医术,治病有奇验,尤擅治外科疮疡、儿科痘疹和伤寒之学。崇尚医经、经方,对金元以后诸家学说多所指责。曾取其所藏医书史
病名。指病邪直中阴经的虚寒证。见《通俗伤寒论·阴证伤寒》。分寒中太阴、寒中少阴、寒中厥阴三类。寒中太阴用胃苓汤、附子理中汤等方;寒中少阴用真武汤、附姜白通汤等方;寒中厥阴用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方。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见《本草通玄》。即玄参,详该条。
病名。指产后目眩红烂。宜用复盆子叶嫩汁渍眼,外以纱布蒙之。
病证名。指寒湿内侵,困遏脾阳,运化失司所致的腹泻。元·朱震亨《幼科全书》:“泄泻清白,或乳食不化,腹痛四肢冷,面白,不作渴者,此寒湿也。”治宜温中利湿。用五苓散送服理中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