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笋
出《濒湖集简方》。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濒湖集简方》。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明初医家。字仲贤。祖籍原为河南开封,迁居江苏吴县(今苏州)。家世以医闻名,少时学儒,后继承家业,认为“医为儒者之一事”。研读《内经》,为人治病,有请必赴。穷人求治,不仅送药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血虚眩晕》。又称血虚眩运,详该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又名苦豆子草。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茎叶。苦,寒,有毒。清热燥湿。治肠炎,细菌性痢疾。煎服:1.5~3克。内服过
病名。见《傅青主女科》。指因气逆造成的儿不能下生。多因产妇临蓐心怀恐惧,恐则神怯,气机不利,气逆不行小儿转动无力所致。症见临蓐数日,儿头尚未到产门不能下生。治宜利气安神,调畅气机。除安慰产妇之心,使其
见潘子恒《广菌谱》。为蘑菇之别名,详该条。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左季云撰于1927年。作者将《伤寒论》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等十二类,并将有关加减及变化方附入介绍,每一处方下大多详列适应症、禁忌症、方药作用、服用法、药后反应、预后等,并辨析和鉴
针灸体位。详坐位条。
即神仙太一膏,见该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大章;本姓承,后改姓吕。江苏江阴人。先学儒,后改学医,精心研究,博访医方,医术逐渐熟练,在当地有“吕仙”之称。江苏地区疾疫流行时,救治甚多,嘉靖时(1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