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提纲
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
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
见飞阳条。
穴位深浅分部名。亦称“天才”。指浅层。参见人部条。
证候名。由贪凉饮冷,或过食瓜果,或脾阳素虚而寒湿内侵,影响脾运所致。症见脘腹胀满、头重困倦、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便溏、小便不利,妇女带下稀白而腥,舌苔灰白而滑,脉迟或缓或濡。治宜温中祛寒,结合运
见《本草蒙筌》。即独活。详该条。
【介绍】:见郎简条。
证名。见《医钞类编·肢体门》。即四支解堕。详该条。
【介绍】:五代药学家。一说宋药学家。姓大、名明,《鄞县志》记载为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古今医统》记载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对药物很有研究,在诸家本草和当代用药经验的基础上,以药物的寒温、性味、华实
出《神农本草经》。为地胆之别名,详该条。蚘,蛔的异体字。详蛔虫条。
病名。又名鱼脐丁、鱼脐疮、脉骨疔。《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疮头黑深,破之黄水出,四畔浮浆起,狭长似鱼脐,故谓之鱼脐丁疮。”《疡医准绳》卷二:“若因开割瘴疫牛马猪羊之毒,或食其肉,致发疔毒,或在手足,
出《清异录》。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