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痢

暑痢

病名。指痢疾由感受暑邪所致者。《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热痢与暑痢,似同而异。背寒,齿干面垢烦悗,燥渴引饮,皆暑症。”《证治要诀·大小腑门》:“若感暑气而成痢疾者,其人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引饮,肠内攻刺,小便不通瘀血频并。宜香薷饮黄连一钱,佐以五苓散,白汤调服,不愈则用蜜水调。感暑成痢,疼甚而食不进者,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各半贴,名木香交加散。”《丹溪心法·痢》:“暑痢而脉虚者。香薷饮,或清暑益气。”《石室秘录》卷六谓“夏秋感热之气,患痢便血,一日间至百十次不止者”,可重用白芍当归、及枳壳槟榔甘草滑石广木香萝卜子等药。参见热痢条。

猜你喜欢

  • 小户

    见《卫生宝鉴》,指女子外阴小及阴道较狭窄。

  • 手臂痛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手臂痛痧》:“手臂有痧,攻及脏腑者为紧痧,不攻脏腑者为慢痧。慢痧之症,惟刺手臂,紧痧之症,兼服痧药。”参痧条。

  • 直贡·才旺丹巴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西藏墨竹贡嘎地区人。系直贡学派创始人直贡·曼巴曲扎之弟子。著有《瘟热胆疾五种突发病疗法》、《肠疾奇疗》、《诊疗精义》等多种著作。

  • 腿痈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廿五。即大腿痈。见该条。

  • 无食子

    出《药性论》。即没食子,详该条。

  • 外缠喉风

    病名。即患缠喉风以颈项肿大等外症为主要表现者。又名阳毒喉风。多由火毒上冲所致。症见咽喉红肿疼痛,甚或肿连腮项,胸闷气促,目睛外突,寒热大作。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阳毒喉风身发热,肿连头项目睛突

  • 长频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全》作长髎;《针灸聚英》作长颊;《针灸大成》作长频。即禾髎,见该条。

  • 能毒者以厚药

    治则。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用药应因人制宜,对身体强壮,正气充足、能耐受攻邪药物者,就给予气味厚,作用强的药物治疗,取其速效。

  • 吸促

    吸气短促之状,因肺气大虚,气无所主而致。《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在上焦,其吸促。”

  • 燥湿

    用苦燥药祛除湿邪的方法。适用于中焦湿证。有苦温燥湿、苦寒燥湿等。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