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湿流注

暑湿流注

流注病的一种。多因先受暑湿、继则寒邪外束于营卫肌肉之间,以致气血凝滞而成。局部为白色漫肿,微热疼痛;并伴有恶寒发热,胸闷食少,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成脓后肿块增大,疼痛加剧。溃后流出黄稠或白粘脓液。脓尽收口,愈后往往他处又起。类似多发性脓肿。治宜解毒清暑化湿为主。方用六一散加佩兰藿香、地丁、黄芩栀子桃仁。早期外用如意金黄散(膏);若脓成则切开引流、按痈疽溃后治疗。

猜你喜欢

  • 小太平丸

    《寿世保元》卷六方。人参二分,五味子、徽墨各三分,天门冬(去心)五分,麦门冬(去心)二钱,玄参八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噙化服。治久嗽喉痛,若痰多加贝母。

  • 单喉痹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二。指喉痹之发于一侧者。治同双喉痹。详该条。

  • 追痨仙方

    见医方全书条。

  • 伤寒咳

    病证名。①泛指外感病中所出现的咳嗽。《伤寒明理论》卷二:“伤寒咳者,何以明之?咳者謦咳之咳,俗谓之嗽者是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寒气,寒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肺寒则外内合

  • 瘕泻

    病名。《医林绳墨·泄泻》:“瘕泻不便,后重窘痛,此因湿热蕴积,二便不利,气滞有动于火也。宜以利气之剂兼用清凉。”参见大瘕泄条。

  • 目上胞

    即上眼睑。见胞睑条。

  • 玉柱骨折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天柱骨折。详该条。

  • 白缠喉

    病名。白喉早期的名称,俗称白菌。《喉白阐微》:“喉间白腐一证,俗名白菌,即白缠喉是也。”《重楼玉钥》卷上:“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违……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误治,遂至不救。”

  • 和安郎

    宋代医官职称。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节食诀

    古代饮食养生歌诀。《丹台玉案》:“五经环列,土位中都,病从口入,昔有良谟。过饱脾怯,食多胃浮,不节则嗟,是则谁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