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易虚易实

易虚易实

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小儿在生理上既阳气兴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稚阳稚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感邪以后,邪气容易蕴积泛滥,病势嚣张,出现实证热证。如急惊风证,往往发病急暴,迅即壮热抽搐邪热盛实,肝风心火,交相煽动,实证热证较为明显;但邪毒既盛,正气易伤,如正不胜邪,或正气内溃,亦可迅即转为面色苍白,四肢清冷,脉细无力等虚证寒证。又如:呕吐腹泻证,当水谷邪气壅滞肠胃初期,往往出现高烧,胸腹闷满,呕吐酸腐,泄泻臭秽,小便黄赤量少,唇口干渴,舌苔黄腻而浊,脉数滑有力,纹色紫滞等实证热证;若吐泻不止,脾胃之阴耗损,中气虚弱,阴津阳气同时衰竭,又可急剧出现神昏肢厥,脉微欲绝等虚证寒证现象。如不及时回阳救逆以固其脱,则必变生仓卒。一经阳回正复,邪正相争又剧,往往实证热证又现,这种邪正消长虚实寒热转化,在儿科临床上非常多见。以前医家如钱乙王肯堂、万全等人,均指出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不可偏补偏消,药品药量均宜权衡适当,中病即止,不可过量,免伤正气。参见易寒易热条。

猜你喜欢

  • 潜斋医话

    见潜斋简效方条。

  • 证治要诀类方

    方书名。4卷。明·戴元礼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443年。本书取《证治要诀》中各门病症所引诸方,分为汤、饮、散、丸、丹、膏六类,简要地说明其主治、配伍及服用法等。1955年商务印书馆将此书与《证治要诀》

  • 芸薹散

    ①《世医得效方》卷十四方。芸薹子、生地黄各等分。为细末,加生姜七片、童便少许,水酒煎服。治产后血气冲心,不省人事。②《证治准绳·女科》卷五引《产乳》方。芸薹子(隔纸炒)、当归、桂心、赤芍药各等分。为细

  • 刮痧法

    实热痧胀邪犯肌表的治疗方法。用铜钱(或汤匙、瓷碗)蘸香油于患者脊柱两旁轻轻向下顺刮,以渐加重,干则再蘸,再刮,以出现红紫斑点或斑块为度。继以消毒三棱针轻轻刺破,出尽紫黑血,使痧毒外泄。如刮刺头、额、肘

  • 敷贴

    出《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一。即敷药。详该条。

  • 汪公望

    【介绍】:参见汪机条。

  • 滚刺疗法

    皮肤针疗法之一,因使用滚刺筒进行刺激故名。参见滚针筒条。

  • 胸凭仰息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病人托着胸部仰面太息,这是肺气壅塞的被迫动作。

  • 抗老防衰丹

    施今墨经验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黄芪、枸杞子、葡萄干、紫河车、茯苓、丹参、何首乌、桑椹。丸剂,每服6克(60粒),一日二次。功能补固精气,通调脉络,抗老防衰。治脏腑功能减退、精神气血损耗所致的早衰

  • 小伤力草

    见《安徽中草药》。为仙桃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