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岭南杂记》。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6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4年。前4卷论儿科诊法,并将主要病证(无痘科)分为24门(类),各编四言韵语一首,予以综括。韵语之后,复采前人学术经验,阐述对于该病的辨证立法和治法。后2卷为诸病应
指小儿肿病十种证候。《幼科类萃·水肿门》谓水肿古有十种论证:以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紧痛,为肝水;大便鸭溏,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腰痛足冷为肾水;口苦咽干,为胆水;下虚下实,为大肠水;腹急肢瘦,为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作循衣摸床。详循衣摸床条。
病名。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蛇身。详该条。
即肛门。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秘方》。因素体阳盛,孕后过食辛辣,积热于内,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发为带下色赤。宜清热凉血安胎。用侧柏叶、黄芩为丸,或用侧柏汤(侧柏叶、白术、丹皮、蒲黄、黄芩)。
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见《江西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
见野菜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