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张氏医通》卷七。即蛊注痢,详该条。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又称,又名血盆骨。即锁骨。参见拄骨条。
出《灵枢·经别》等篇。又名嗌、咽嗌、喉嗌。古名嚥。是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重楼玉钥》:“咽者,嚥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古代医籍常咽、喉并称。《灵枢·忧恚无言》:“咽喉者,水谷之
人体部位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腕关节。由腕骨近端与尺挠骨远端组成。
见《福建中草药》。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阎孝忠条。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即眩晕。详该条。
病名,一作风癔。症见猝然昏倒,不知人事,伴见舌强不能言,喉中有窒塞感,甚则噫噫有声等。属于风中脏腑的范围。《备急千金要方》卷八:“风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舌疆不能言,病在脏腑。”《医门法律
见《山东中药》。为丹参之别名。详该条。
指小儿肿病十种证候。《幼科类萃·水肿门》谓水肿古有十种论证:以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紧痛,为肝水;大便鸭溏,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腰痛足冷为肾水;口苦咽干,为胆水;下虚下实,为大肠水;腹急肢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