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肾水凌肺所致的哮证。《类证治裁》卷三:“肾哮,火急者,勿骤用苦寒,宜温劫之,用椒目五、六钱,研细,分二、三次,姜汤调服。”
即切脉。详该条。
舌根黄苔,尖灰苔。苔厚而干燥,兼见二便闭,发热,口渴引饮,大汗出,为脏腑实热,胃有食滞,宜清热导滞(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指寄生虫结聚肠中所致的瘕病。《灵枢·厥病》:“肠中有虫瘕及蛟蛕,皆不可取以小针,心腹痛,懊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类经·针刺类》注:“此言虫瘕在肠胃中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之多发、大小不一者。证治见蠹疽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鼠疫约编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作劳瘵。详该条。
病名。《治疔大全》。即眉心疔。见该条。
即乌贝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