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中
见彧中条。
见彧中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故名。
十问之一。询问饮食口味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脾胃的功能,判断病势的进退,以及病变的寒热属性等。《景岳全书》:“病由外感而饮食不断者,知其邪未及脏,而恶食不恶食可知;病因内伤而饮食变常者,须辨其味有喜恶,
病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六。①泛指多种疮疡,见丁条。②疮疡的一种,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外科精义》卷上:“夫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是也。”因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而得名。或因饮食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茯苓、泽泻、白术各二钱,生姜三片,灯草二十茎。水煎服。治冒暑作泻。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即漏芦汤第一方,见漏芦汤条。
见《江苏省药用植物志》。为茜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备急效验方》三卷,已佚。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
治疗大肠实热所致的痢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以及便血诸证的方法。多以清热解毒与凉血或行气药相配合,从而达到清热、去湿、止血、止泻、止痛等目的。常用如白头翁汤、芍药汤等。
见《分类草药性》。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